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材料检测
紫外老化检测

紫外老化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19 01:12:54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紫外老化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紫外老化检测:揭秘材料在阳光下的耐久性考验

前言
阳光,既是生命之源,也暗藏破坏之力。其蕴含的紫外线(UV)辐射,对各类材料具有显著的加速老化作用。紫外老化检测,正是模拟这种自然光老化过程的关键手段,用于科学评估材料在户外光照环境下的耐受能力、使用寿命及性能变化趋势,为材料研发、质量控制及应用选型提供核心依据。

一、 紫外老化的本质:光能量的破坏作用

材料在户外长期暴露于阳光(特别是紫外线)、温度波动、湿气甚至降雨的共同作用下,其物理、化学结构会逐渐发生不可逆的退化,这就是环境老化。其中,紫外线辐射扮演着核心角色:

  1. 光降解: 高能量的紫外光子(尤其是UV-B和部分UV-A波段)能被材料分子吸收,使其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分子不稳定,可能发生键断裂(主链断裂)、交联反应或产生具有高反应活性的自由基。
  2. 热老化: 太阳辐射同时带来热量,温度升高会加速材料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协同紫外线加剧降解过程。
  3. 水解: 雨水、露水或湿气在紫外线与热量的作用下,能促进某些材料(如聚酯、聚氨酯、尼龙等)发生水解反应,导致分子链断裂。
 

这三种机制往往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最终导致材料出现粉化、开裂、变色、光泽丧失、强度下降、脆化、涂层剥落等一系列老化失效现象。

二、 紫外老化试验的核心:实验室加速模拟

自然老化测试周期漫长(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难以满足产品研发和上市周期需求。紫外老化试验机应运而生,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特殊设计的紫外光源(如荧光紫外灯),在实验室可控环境中,强化关键的紫外线因素,并辅以温度、湿度及喷淋(冷凝)循环,实现对户外严酷条件的加速模拟。

核心要素:

  1. 辐照度控制: 精确控制并维持样品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通常按W/m² @ 特定波长,如340nm或315nm计量),确保试验条件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2. 波长光谱: 选用特定光谱的紫外灯管(如UVA-340灯管能较好模拟太阳光紫外短波部分),实现对特定破坏波段的针对性照射。
  3. 温度调节: 设定并控制试验箱内温度(黑板温度或黑标温度更能反映样品表面实际受热温度),模拟夏日高温环境。
  4. 湿度/喷淋循环: 通过加湿系统产生高湿环境或冷凝作用(通常在较低温无辐照阶段模拟夜间结露),以及周期性喷淋(模拟降雨冲刷和热冲击),模拟湿度的影响。
  5. 循环设定: 将光照、冷凝、喷淋等条件组合成特定的时间循环程序(如4小时UV光照@60°C + 4小时冷凝@50°C),以更好地模拟实际昼夜交替、干湿循环过程。
 

三、 老化性能评估:多维度的材料“体检”

试验结束后,需对试样进行全面的性能评估并与未老化的对照样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检测指标包括:

  1. 外观变化:

    • 颜色变化: 使用色差仪定量测量∆E、∆L、∆a、∆b值,评估黄变、褪色或变暗程度。
    • 光泽度变化: 光泽度仪测量表面反射光能力,评估失光率。
    • 表面形貌: 目测或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粉化、开裂(龟裂、裂纹)、起泡、斑点、起皱、变形、发粘、长霉、析出物等缺陷。
    • 附着力: 对涂层或多层材料,测试老化后涂层与基材的结合力是否下降(如划格法、拉开法)。
  2. 力学性能变化:

    • 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 评估材料韧性损失、脆化程度(强度可能先升后降,伸长率通常显著下降)。
    • 冲击强度: (特别是对塑料)评估材料抗冲击能力的变化。
    • 硬度变化: (如邵氏硬度)评估材料表面硬化或软化。
    • 弯曲强度/模量: 评估材料刚性变化。
  3. 分子结构变化:

    • 红外光谱: (FTIR) 检测材料中特定化学基团(如羰基、羟基)的生成或消失,揭示氧化、断链等化学变化。
    • 凝胶渗透色谱: (GPC) 测定分子量及其分布变化,分析降解程度(分子量下降)。
    • 热分析: (如DSC, TGA) 评估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结晶度或热稳定性的变化。
  4. 其他性能:

    • 电绝缘性能: (对电工材料)测量体积/表面电阻率、介电强度等是否劣化。
    • 阻隔性能: (对包装材料)测试透湿透氧性是否改变。
 

四、 耐久性预测与应用:解读试验结果的价值

紫外老化试验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预测材料在实际服役环境下的使用寿命(耐候性)

  1. 加速因子: 通过对比实验室加速老化结果与户外实际曝晒数据(在相似气候条件下),建立相关性模型,估算加速因子(如1小时实验室UV ≈ 户外暴露天数)。然而,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地域气候差异、季节、试样朝向等多因素影响,预测结果通常作为相对参考值
  2. 性能标准设定: 根据产品应用要求,制定关键性能指标(如色差∆E≤3.0,拉伸强度保持率≥70%)在特定加速老化时间(如500小时、1000小时)后的可接受阈值。
  3. 材料筛选与改进: 对比不同材料配方、添加剂(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剂)、生产工艺或结构设计在相同老化条件下的表现,筛选最优方案,指导配方优化。
  4. 质量控制与质保依据: 作为原材料进货检验、生产过程监控和出厂产品抽检的常规项目,确保批次间一致性和产品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为产品质保期限提供数据支持。
  5. 标准化测试: 遵循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如ISO 4892-3, ASTM G154, ASTM D4329, ASTM D4587, GB/T 16422.3等)进行试验,保证结果的可比性和权威性。
 

五、 局限性认知:加速并非完美复制

尽管紫外老化检测是极为重要的工具,也需认识到其局限性:

  1. 光谱差异: 实验室紫外光源光谱与真实太阳光谱总有差异,无法完全涵盖太阳光中的所有破坏因素(如可见光、红外线)。
  2. 环境因素单一化: 实验室试验通常侧重于光、热、水的加速循环,难以完全复现户外复杂的综合环境(如污染物侵蚀、生物作用、风沙磨损、昼夜大幅温差等)。
  3. 相关性挑战: 不同材料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不同,实验室加速老化结果与实际户外老化之间的精确换算关系(加速因子)很难普适,需针对特定材料、特定环境积累数据。
  4. 样品状态影响: 样品的厚度、颜色、形状、应力状态等都会影响其老化行为,试验结果需结合实际情况解读。
 

结语

紫外老化检测是评估材料耐候性的核心武器。通过在实验室中强化紫外线辐射并模拟温湿度循环,该方法能快速揭示材料在阳光作用下的老化规律与失效模式。通过系统评估材料在老化前后外观、理化性能的变化,可为材料筛选、配方优化、工艺改进、质量控制和产品耐用性评估提供至关重要的科学依据。理解其原理、方法、应用价值及内在局限性,有助于更科学、有效地利用这一工具,提升材料及产品的环境适应性与持久寿命,应对无处不在的“阳光考验”。操作相关试验时,务必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要求(如佩戴防紫外眼镜、手套),确保人员安全。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检测热点
2024-06-04
2024-06-04
2024-06-04
2025-07-17
2024-06-04
2024-06-04
2024-06-04
最新检测
联系我们
联系中析研究所
  • 服务热线:400-635-0567
  • 投诉电话:010-82491398
  •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 山东分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5067471号-33
-->